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一桥一隧竞风流
2015年12月09日 来源: 中国28365365打不开 李炜

  (中国28365365打不开 李炜)2015年岁末,在中交一公局桥隧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桥隧公司),有这样一组令人赞叹的数字:2007年末桥隧公司年开发额为12.5亿元、利润只有1074.46万元,201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47.93亿元,利润达8003.78万元,而2015年仅用8个月,便完成了全年的经营指标,再创辉煌业绩。

  桥隧公司合并重组后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大阔步地跨过了同行业其他单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走过的路,其成功的秘诀在哪里?

  准确的战略定位与坚韧的战略定力,是成功的关键。

  2012年召开第二届职代会时,桥隧公司制订了“以‘转型和创新’为主题,加快转型步伐,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发铁路、市政、地铁等新领域,把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施工水平,并在桥梁、隧道方面领先的专业施工企业”的战略定位。在开发策略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源紧盯大项目。尽管前进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可是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恒心和“不信东风唤不回”的韧性,桥隧公司最终在转型升级中收获了硕果:2014年业务转型合同额便达到20.13亿元,占到开发总额的42%,提前一年超额实现了第二届职代会制订的40%的目标。

  不断创新的企业管理,是成功的保障。

  近些年来,桥隧公司与知名管理培训公司合作,面向项目中层以上干部授课,树立起先进的管理理念。公司还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制和特色管理方法,特别是“盈者上、亏者下”的奖惩机制,使每年的盈利项目占项目总数的90%以上,利润增长率全局领先。如今,通过加强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精细化,推行“模块+专业化管理”模式、强化执行力建设、推行“大机关、强服务、全监管”的管理理念,形成一套“新建项目切实做好前期策划管理、在建项目加强过程跟踪监控、收尾项目提前介入一管到底”的项目管理整体思路,项目不仅生产经营情况越来越好,而且现场管理也得到了各地业主的好评。2014年,公司在全国12个省份取得信用评价结果中,取得AA的省份就有7个。

  强有力的企业党建,是快速发展的引领。

  2015年, 桥隧公司连续第7年被评为中交一公局年度“四好领导班子”,荣誉的保持,背后体现的是坚强而又充满活力的企业党建。公司党委通过规章制度强化项目管理和作风建设,仅在2014年便制定了《桥隧公司项目党群联系人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通过活动来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职工素质,2014年以来相继举办了“最美中交人”和 “最美一局人”评选,单身青年联谊、道德讲堂等活动。通过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来引领队伍建设,“火车头”奖章获得者尹玉林、“全国交通建设系统优秀工会工作者”获得者陆士平、“全国优秀市政工程项目经理”黄日生等一批先进人物,成为职工身边的榜样。
 

 

桥隧公司总经理尹玉林(左三)在温州大门大桥项目指导工作


桥隧公司党委书记陆士平在公司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中进行宣讲


桥隧公司企业管理知识培训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中交一公局领导总结公司的发展经验时,曾赞誉桥隧文化中强烈的“狼性文化”,而桥隧公司“狼性文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攻必克、战必胜”的工作作风,桥隧人多年来开隧架桥、奋勇创新,凭的就是这样的精气神。如今在桥隧公司,“攻必克、战必胜”甚至已不仅是文化和精神,更成为一种信仰!

  在这样的信仰、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下,桥隧人凭借既勇猛、又谨慎,既团结、又警觉,且坚忍不拔的独特气质,一次次展现出当代工程建设者的风流业绩。
 


 

桥隧公司承建的湖北三峡翻坝S4合同段鸡公岭隧道,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
 

  桥隧风流何处寻?

  有人说,在温州大门大桥和盐城灌河大桥就能找到。作为两个特大型斜拉桥项目,桥隧人有勇有谋,创造了多项行业先进,在攻坚克难中,架起了两座开拓之桥、创新之桥、品牌之桥。
  有人说,桥隧人的风流在武汉地铁项目得到完美展现,在这里,“优秀成为习惯”,2014年,中交一公局成为获武汉地铁业主“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荣誉表彰的两家施工单位之一。

  还有人说——宜昌江城大道项目是进军大型市政领域的突破口,年轻人才迅速成长。在贵州沿德高速,桥隧人把全线最艰难的两个标段干成了“标杆”,争先创优,舍我其谁!

  那么,桥隧人的风流到底在哪里?

  就在每一座大桥、每一条隧道、每一项优质工程里。在这里,雄伟的建筑或许在岁月的侵蚀下会显得斑驳陈旧,但桥隧人的风流业绩却不会被“雨打风吹去”;在这里,行者一路坦途,可能并不知晓当初的殚精竭虑,但却每每勾起华韶不在的建设者们深沉的回忆。

  一桥一隧竞风流。一桥一隧间,展现的不仅仅是桥隧建设者的风采,还有民族复兴浩浩荡荡大潮中,中国人奋勇攀登的每一步。

  让我们走进桥隧公司。

  温州大门大桥:艰难险阻勇者

  这是一座有形的桥,温州大门大桥是国内第一座在设计时同步综合考虑“通车”、“通高压输电线路”、“通大直径输水管线”的海上特大桥,大桥主跨316米,是中交一公局桥隧公司承建的第一个特大型斜拉桥项目,是中交一公局施工的主跨最长的斜拉桥。

  这又是一座无形的桥,是实力之桥和品牌之桥,凭借着大门大桥的圆满施工,桥隧公司拿到了进军国内大型桥梁建设市场的敲门砖,中交一公局成为温州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

  然而意义如此重大的一座桥,在2010年中标时,不仅面临着跨海、地处台风多发区、项目施工中掣肘因素较多这些难题,而且人文环境和经济效益也很具有挑战性,以至于桥隧公司几位已经项目完工的经理都不愿接手。关键时刻,时任桥隧公司副总经理兼京沪高铁项目经理的尹玉林,上一个工程还未完工,却成为大门大桥项目经理的不二人选。

  性格坚毅、勇于挑战自我的尹玉林,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兵法上说,“上下同欲者胜”,项目进场伊始,面对因业主原因停工而造成的职工情绪波动,尹玉林首先从保证职工收入入手,稳定住大家的思想,进而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打造出一支行动统一的坚强团队。
 


 

桥隧公司参建的温州大门大桥
 

  大门大桥项目管理人员大多为“80后”,年轻人都有一颗“勇敢的心”。

  歌德曾说过:“勇敢里面有天才、力量和魔法”。

  勇于掌握新的本领和技能,克服“本领恐慌”,是年轻的管理者们要过的第一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强化斜拉桥专业知识的学习,5年间,一支掌握国内最先进斜拉桥施工技术的优秀团队已经形成。而这,不啻是企业最大的收获。

  勇于改变不适宜大桥施工的工作方式,是项目管理者要过的第二关。项目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作为施工管理之本,制定出台了十多项管理规定及考核奖罚激励机制。每个职工只要一踏上岗位,面对高空、高风险的作业环境,必须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这样非常谨慎的态度来工作。在施工管理方面,以“精、准、细、严”为基本原则,规范化、精细化的理念深入每人心底。采访中,项目副经理周思峰对此感慨不已,“5年多的施工,自己的性格都由粗犷、随性变得细致、讲规矩了。”

  勇敢坚持,绝不放弃既定的目标,这是项目之所以能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最重要的原因。大门大桥现任项目经理曹卫平认为,执行力的强大,是项目部可以引以自豪的。项目副经理雷庆强回忆:尹总只要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按时完成。2013年底,在主梁0、1号块施工时,资金成为制约因素,关键时刻,尹玉林找施工队老板一个个谈:“只要干好活,我保证让大家春节回家时拿上工资。”尹玉林说一不二的人格魅力折服了大家,项目全体拧成一股绳,向着目标顽强地冲击,最终如期完成了节点任务。

  大门大桥还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成功设计大跨度桁架式钢护筒导向架和施工工艺,攻克海上施工平台兼作钢套箱底板施工技术……

  2015年1月25日,大门大桥历经5年多的艰苦建设,终于主桥合龙。业主方的顾问、桥梁专家万志新说:“大门大桥主梁的线形,是温州大桥中最完美、最漂亮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授予项目“标准化工地创建单位” 等多项荣誉。可贵的是,项目部还实现了“以现场争市场”,且从“我要干”变成“要我干”——业主主动提出合作,希望公司能再次参与到温州的工程建设中。

  大门大桥的建设者们,5年前勇敢地闯进了这座“大门”,而未来属于他们的,将不只一座“大门”。

  盐城灌河大桥:创新增效谋在先

  2015年7月8日上午,在灌河大桥通车仪式上,时任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中交一公局做出的重要贡献。2015年5月28日,江苏省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及全省高速公路在建项目主要负责人来到盐城灌河大桥项目参观,江苏省交建局局长何平对中交一公局桥隧公司承建的灌河大桥工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评价了“集办公、生活、娱乐、学习等功能于一体”的灌河社区、体现“工厂化要求,规范化设计”的标准化场站建设,并要求在全省高速公路项目中大力推广。
 


 

桥隧公司参建的盐城灌河大桥
 

  因为灌河大桥是江苏临海高等级公路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因此项目部的员工已记不清在3年的施工中,有多少领导和同行来项目检查、参观,但项目副总工陈云峰却清楚记得项目刚开工时面临的“窘境”——桥隧公司要建设的桥墩在水中,本来进场时间就比负责岸上桥墩建设的另一家施工单位晚,为搭建水上施工平台又比对岸多花了2个月,而对岸项目部还是干过几座斜拉桥的经验丰富的队伍,按照常规的工作思路,桥隧公司再想追上对方的进度,悬了!

  “攻人以谋不以力,用兵斗智不斗多。”当历时两个月的水上施工平台搭建好后,桥隧人集思广益,靠着迭出的妙招,上演了一幕幕被业主称赞为“后来者居上”的好戏。

  “以谋求快”。项目采用主塔下横梁与塔肢采用异步施工,上横梁与上部结构的0、1号块采用同步施工的组织方案,缩短了整个项目至少2个月的工期;主桥桥面整体化施工采用试配成功的超早强混凝土替换原来的普通C55混凝土,2天即可满足张拉要求,与常规混凝土7天张拉相比较,节省工期85天。

  “以谋求省”。项目在在过渡墩施工中,采用先打设锁口桩围堰并隔断河床流塑层,后在围堰内筑岛作平台,再施工钻孔桩的组织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节省了330多万元;辅助墩重复采用过渡墩的锁扣钢管桩围堰,与重新投入吊箱或钢板桩围堰相比,节省近120万元;在主桥上部构造0、1号块施工中,项目部在优化方案上下功夫,节约浮吊费用近180万元……

  就这样,在施工中既“斗勇”更“斗智”,桥隧项目部不仅在一年中便追上对岸的进度,而且注重降本增效、绿色环保,共节约成本2318万元,成为2014年中国交建“先进效能监察单位”和中国建筑业协会2015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同时,“谋略”还转化成为桥隧公司的技术实力,“浮箱式自调节临时码头”等3项技术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大型钢吊箱围堰整体船运吊装施工”、“锁口钢管桩围堰深水施工”荣获2013年度中交一公局局级工法。 

  武汉地铁六号线三标:要干就干最好

  “要干就干最好,要建最好的项目部!”

  2015年10月底的一天,当中交一公局武汉地铁六号线三标项目经理汲红旗回忆起两年前中标的场景时,依然清晰地记得,中交一公局副总经理任利民当时的要求。

  作为中交一公局在武汉的第一个地铁盾构项目,项目经理汲红旗和他带领的团队,身上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只能干好,而且要干最好!”汲红旗说。

  中标之初,项目领导通过考察学习,引入了国内最先进的安全文明施工理念,一开始,三标高标准、严规范、靓形象的气势,就给业主“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地铁施工还可以这么搞!”业主的赞叹声过后,武汉地铁各建设单位纷纷前来“取经”,三标成了武汉地铁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提高者。

  三标盾构施工前,项目部参照武汉过去最高的盾构施工记录,以单班12小时“12环”为基准,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标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施工中三标竟然两次达到了单班“13环”,打破了武汉的纪录。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项目部经理助理殷华斌认为,“除了激励机制,更在于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
 


 

桥隧公司施工的武汉地铁六号线三标江老区间右线隧道
 

  在三标,要求每个现场技术员还要管好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一件事情让三标副总工王小云感触很深——地铁车站多层空间在混凝土浇注施工后,难免会有泥浆流到最下面的侧墙里面,需清理干净后才能进行后续施工。当时后续作业的架子已经搭完,正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的现场质检员杨帆再次询问,“作业面的泥浆是否已清理干净了?”现场施工人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但杨帆并没有轻信,而是钻进林立的钢筋中,下到作业面去核实,发现还有泥浆,他按照规范,要求现场人员将泥浆彻底清理。

  “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王小云说,之所以这样的问题能被杨帆及时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是因为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三标得到最严格的落实。

  曾有同行开玩笑地对项目经理汲红旗说,“你们干那么好,让我们没法做了”。还有人说,“我们项目要像你们那么投入,公司领导早把我撤了。”但在项目书记易辉看来,做最好并不意味着是“赔本赚吆喝”,在质量上一步到位、不返工,同样能达到盈利的目的。况且对于三标来说,“要干就干最好”,还有更深远的考虑,那就是在武汉打响中交一公局的品牌。而这,三标做到了:凭着一年来优异的成绩,帮助公司中标武汉地铁七号线十三标。

  10月15日,三标在业主组织的月度安全文明施工综合考评中连续第三次获得第一名,而在全年的8次考评中,他们5次第一。汲红旗说,“这和我们之前那次拓展训练是一个道理,四五十人能在三分钟内翻过两米来高的‘毕业墙’,靠的就是信心、团结和默契”。

  武汉地铁七号线十三标:善争先者赢

  11月4日,一条喜讯从武汉传来:中交一公局桥隧公司承建的武汉轨道交通七号线十三标顺利完成左线盾构始发。

  为了这一天,十三标已拼搏了15个月!
 


 

桥隧公司武汉地铁七号线十三标武瑞区间盾构施工
 

  十三标项目包含2站2区间,其施工环境和地质条件之复杂,堪称武汉地铁施工之最:车站周边多为成熟小区及商铺,基坑离建筑物最近距离只有5米;仅在“武瑞区间”,盾构线路便要下穿1个社区、3条既有铁路线路、3座市政桥梁、140道管网……地质变化频繁,且有溶洞发育区需处理。

  十三标施工难度大,再加上进场比其他标段晚,却给自己定出在同期进场的标段中“第一个开工”的目标。在业主看来,能“四平八稳”地完成已属不易,再“争先创优”,何其难!

  难道因困难就要降低工作标准吗?平庸,可不是桥隧人的个性。

  《孙子兵法》中说得好:“以虞待不虞者胜”,桥隧人“能打”,更“善赢”。

  开工前期的细致准备,是取得争先成绩的前提。

  十三标施工现场管线密布,有些管线因时间较长导致资料缺乏,为改迁带来很大风险。项目部为此除了用仪器探测外,在机械施工前还先通过人工挖掘一遍,并在机械施工时加强现场监督,确保万无一失。在“火炉”武汉的6月份,项目人员每天汗流浃背地开展车流统计和管线调查,用人海战术力求数据详实可靠。在项目积极沟通下,市政府主管部门负责人为项目部亲自召开协调会,大大加快了前期工作的效率……

  正因为有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9月19日,在进场三个月时,十三标在全线用最短的时间打下了第一根桩。

  施工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争先的保障。

  2015年5月的一天,在车站施工中,发现施工现场有两公分的沉降,按照预案,项目马上做注浆处理,项目领导从下午到第二天早晨,一直盯在现场,分管领导亲自下到基坑,观察注浆情况,直到险情解除。“出现情况要立刻控制住,处理速度决定一切。”采访中,项目总工刘勇说。

  正因为事先做了大量预案,十三标才能沉着迅速地将各种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同期进场的标段中第一个完成车站施工。

  人才的成长,是争先的依托。

  盾构施工人才的准备,是项目进场后一直倾注心血的重要工作。作为一个学习型项目,以技术为先导,十三标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达30余次。白天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传、帮、带,晚上则组织新老学员学习工艺、规范和图纸。此外,国内知名专家和盾构厂家的技术人员也经常被请来传授专业知识。

  就这样,既有“胸有成竹”的各项准备,又有及时高效的应变能力,还有快速成长的管理团队,十三标才在较短的时间里便成为全线的标杆。如今盾构始发,他们再次铆足了干劲。


[ 责任编辑:GS002 ]
最新资讯